消化不良是小孩子常见的肠胃问题,相信不少的家长也了解,因为宝宝肠胃娇弱,一旦饮食不当,就很容易肠胃紊乱,中医所谓的积滞就是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,简称叫做消化不良。而孩子积滞和厌食是两个紧密相连的问题。但并不是说积滞就是厌食。
积滞的原因
吃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,即高脂肪、高热量的食物,肺肝胃脾,像大鱼大肉、烧烤。另外就是海产品,尤其是深海的一些鱼、虾等等,因为深海都是比较寒冷,压力也很大,所以生物本身抗寒能力很高,它就有热性,这种孩子吃了以后也容易导致内热。
积滞的症状有三个非常典型的特点:
1,脘腹胀满
吃完饭后肚子特别堵、特别胀,有一些孩子厌食不见得肚子发胀。嗳腐吞酸,孩子经常往上嗝气,有的时候是干呕。
2,嗳腐吞酸
嗝出来的气是酸腐味的,有的时候还喜欢吐酸水。
3,大便酸臭
甚至还拉出一些食物原型,没怎么消化都拉出来了。
脾虚型食疗方:
焦三仙茶:5克焦三仙,用水两碗,把焦三仙放到锅里一起煮,煮开后小火慢煮15分钟。每次喝半碗,如孩子还因食积而发热,在焦三仙茶的基础上加入芦根20克,芦根就是芦苇的根,有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。
食疗方:山药茯苓陈皮三仙茶。山药20克,茯苓10克,陈皮5克,焦三仙各5克,水两碗,用大火煮开后拧到小火,慢慢地煮15分钟,每次喝半碗就可以了。
中成药
乳食内积型可以用化积口服液,小儿消食片,还有健胃消食片都可以的。积滞比较重的,用枳实导滞丸,枳实导滞丸调整瘀而化热效果非常好。脾虚加积型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小儿香桔丸和启脾丸。
摩腹
摩腹就是绕着肚脐顺时针揉100下。摩完腹之后揉中脘穴,中脘是在肚脐以上四寸这个位置,揉完中脘穴就可以再分腹阴阳,即沿着胸乳尖突下(心窝),这两侧是肋缘,沿着肋骨的内缘往下来推,一直推到肚脐两侧,这叫分腹阴阳,其实这些动作都是帮助脾胃运化的,无论是摩腹还是揉中腕,还是往下推,总之是让腹部的气血运化好。
还有揉足三里穴,足三里就是在犊鼻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的位置,双侧足三里同时揉也可以。摩腹能激发人体产生一种内部协调平衡的能力。
捏脊
捏脊非常适合积滞。尤其是肠胃系统的病,无论腹泻、腹痛、呕吐,还是厌食、积滞,可以用捏脊来进行治疗。因为背是阳,背代表人体的这种动能,腹是阴,腹代表人体的静守能力,肚子永远不会累,肚子没有累的感觉,我们一说累都是腰酸背痛。
预防和调护
饮食要吃淡、容易消化的食物。给孩子加辅食要循序渐进。积滞之后,孩子的调护要减少蛋白和脂肪食物的摄入量,以粗粮为主,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。如出现其他症状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