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病的发生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,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,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,其屮可溶性复合物可随血流经过肾脏滞留于肾小球的基膜,在补体的参与和作用下引起肾小球及邻近的组织产生炎症反应。除链球菌外,某些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以及某些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急性肾炎,但较少见。
有哪些症状
1.后驱感染:急性肾炎临床症状出现后常有后驱感染,后驱病有20余种,常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、化脓性扁桃体炎、猩红热、化脓性皮肤感染。各种后驱病引起的肾炎其后驱期不同,化脓件皮肤病的后驱期长,约为3周,猩红热为2-3周,上呼吸道感染的后驱期短,多数为9-11天。有一些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仅24-72小时就出现急性肾炎的一些临床症状和体征,如血尿、轻微浮肿。
2.水肿:为早期常见的症状。多从眼睑开始,晨起加重,1-2日内常波及全身。由于水肿形成快,血浆蛋白渗出较多,使间质组织蛋白含量较多,大约10克/升,故水肿多呈非凹陷性,指压不明显。多数患儿水肿程度小"严重,严重时可有胸水、腹水。通常于第3-4日开始尿量增加,随之水肿消退。
3.高血压:约50%以上患儿病初几天内有波动性高血压。血压增高程度不一致,多为中度增高,16-20/11.3~13.3千帕(120-150/85-100毫米汞柱)。若血压>21.2/14.6千帕(160/110毫米汞柱)以上,可发生高血压脑病。高血压一般在1-2周内随尿量增多逐渐下降至正常。如高血压长期持续,可能有迁延的趋势。
4.尿的变化:
(1)血尿:为早期症状,30%-50%患儿有肉眼血尿。肉眼血尿的颜色与尿的酸碱度有关,中性或碱性尿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,酸性尿呈浓茶样。多数病例为镜下血尿。血尿持续时间很不一致,消失亦迟,有时在病情恢复过程中可反复出现暂时增剧(感染和活动增加时加剧)或减轻。通常在发病1-2周后尿量逐渐增多,尿的颜色变淡,肉眼血尿减轻并多在4周内消失。但镜下血尿可持续较久,少数病例持续6个月或更久。血尿程度与肾组织变化之间不一定呈正相关。
(2)少尿:病初即出现,个别患儿因病情严重发生无尿,尿量在1周末逐渐增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