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川崎病
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症,也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。川崎病的很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,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,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。
川崎病,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,会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变。
川崎病的诊断
1、持续高烧(39-40°C)超过五天,这是诊断川崎病的必要条件。
2、急性期在手脚末梢出现红肿,第二到第四周时可能在手脚掌或指尖及肛门周围产生脱皮现象。
3、多形性红斑,全身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斑疹。
4、两侧性结膜炎,结膜充血、发红,通常无分泌物。
5、口腔黏膜变化,如草莓舌、口腔咽喉黏膜充血,嘴唇红肿干裂甚至流血。
6、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,单侧或双侧,直径多超过1.5公分。
根据1993年美国心脏学会所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,以上(二)-(六)要符合至少要符合四项,加上持续高烧五天以上,并且能排除其它可以造成类似症状的疾病,才能正确诊断为川崎病。
其它常见的临床表现
1、病童注射卡介苗的部位,可能出现红肿甚至结痂的情况;
2、血液检查出现贫血、白血球及血小板增多现象,发炎指数(ESR、CRP)升高,无菌性脓尿等。
川崎病合并症
1、心脏血管系统侵犯,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。
2、发病两星期内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。
3、胆囊水肿可能在疾病发作后两星期内出现,通常不需特别的治疗。
4、肠道假性阻塞。
5、无菌性脑膜炎。
6、肝功能指数上升、黄疸、腹泻、血清白蛋白降低等。
川崎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幼童,男孩得到的机率约为女孩的1.5倍。至今仍无法了解其病因,可能和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