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病症,秋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,孩子一旦得了腹泻, 不仅给孩子带来了痛苦,还危害了孩子的健康,希望家长朋友要重视。
腹泻的主要原因
细菌感染: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、沙门菌、志贺氏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,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就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,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、腹泻、呕吐、里急后重、发热等症状。
病毒感染: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,如:感染轮状病毒、诺瓦克病毒、柯萨奇病毒、埃可等病毒后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、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。
食物中毒: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,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。变质食品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,不洁手、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。其特点是:患者出现呕吐、腹泻、腹痛、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。
饮食贪凉夏天:很多人喜欢吃冷食,喝凉啤酒,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,肠蠕动加快,引起腹泻。
消化不良夏天饮食无规律:进食过多、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,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,引起腹胀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、返酸、烧心、嗳气(打嗝)等症状。
胃肠疾病,比如结肠炎、胃溃疡、急慢性胃炎患者,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。
饮食疗法
首先,把喂养婴儿的牛奶适当冲稀一些,增加宝宝水分的吸收,延长食物的发醇过程,刺激肠道的蠕动,帮助通便。其次,均衡地喂养宝宝一些五谷杂粮,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,对通便很有帮助。另外,经常给宝宝吃一些美味的番茄鸡蛋汤、韭菜汁或蔬菜米粥,增加食物残渣,以达到通便的目的。
药物通便
如果宝宝已经便秘三天以上了,妈妈可以使用药物来帮助宝宝治疗便秘苦恼。但值得提醒的是: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太完善,不要长期使用药物来通便。因为这样容易伤害宝宝的身体,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,建议妈妈们少用。
训练定时排便的好习惯。
婴儿从3~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。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,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训练时间一般选在每次主餐一小时以内,父母可以让宝宝在便盆上坐便至少10分钟,并在旁边发出一些与大便有关的如“臭臭”、“拉拉”等语号来诱导他大便。训练一段时间,孩子就会形成对大便的条件反射,逐渐产生便意。
加大运动量
增大宝宝的运动量也有利于帮助排便顺畅。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、爬行的小宝宝,父母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,应该多抱抱他,并适当辅助他做一些手脚伸展、侧翻、后后滚动的动作,以此加大孩子的活动量,加速孩子食物的消化。
定时按摩法
在每天早餐后30分钟时,妈妈可以用手掌在孩子的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15分钟左右,帮助孩子的肠管蠕动,促使肠胃对食物的消化。如此坚持数周,对宝宝便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为了方便家长更好了解孩子小儿腹泻疾病相关信息,特别开设儿科在线客服咨询服务,由科室在线客服为您解答相关疾病问题,根据病情提供专业治疗方案,如果您有什么疑问还可以在线联系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