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常说,怀胎十月,也就是40周,280天左右。但是总有一部分宝宝因为各种原因,瓜还没熟就落地了,我们把这部分宝宝称为早产儿。
早产儿: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。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,头围在33cm以下。
早产儿更脆弱,面临着感染的风险:
1. 环境: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病原体的存在,对于健康的人来说,一般并不会发病,但是早产儿免疫力低,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。
2. 接触感染:父母、亲人在照顾和探望早产儿时,病菌和通过宝宝的皮肤进入宝宝体内,引发感染。
3. 呼吸道感染:一些病菌可通过空气传播,宝宝吸入容易引起感染。
4. 饮食:喂养早产的宝宝,奶瓶、奶嘴、勺子等,如果不卫生,被病原体污染后,宝宝经过口的摄入会引起机体的感染。
5. 自身:正常机体的肠道有细菌存在,早产儿出现呕吐、腹胀等情况时,肠道正常蠕动功能消失后,寄生在肠道内的细菌可移行到不该存在的部位发生内源性感染。
6. 医源性感染:早产儿的肺部等各器官发育不成熟,当借助医疗设备时,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,比如气管插管、脐静脉插管、留置导尿等。
早产的宝宝因为身体还未完全发育到可以出世的时机,各项指标还不完善,身体比较虚弱,所以早产儿的护理除了平时对婴儿的护理外,还要格外的精心,注意科学的方法。
1. 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
·保持干净的居住环境
·保持空气的新鲜,定期通风
·早产宝宝视听觉发育不成熟,应给宝宝营造还在肚子里的环境,避免光线过强,避免灯光直射宝宝的眼睛,防止视网膜的损伤。
2. 坚持给宝宝做抚触
有研究发现,早产儿长大后更易好动不安、脾气急躁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,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抚慰和引导。早产儿在妈妈体内没有完全发育,应该给予更多抚慰,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。
抚触可以帮助宝宝调节神经、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,增加宝宝神经的紧张性,减少宝宝的焦虑情绪,增加睡眠和奶量。
3. 坚持母乳喂养
早产的宝宝抵抗力弱,需要补充营养。有吸允能力的早产宝宝应尽早哺乳。母乳更易消化,有助于宝宝身体的发育。由于很多早产宝宝刚出生就住在保温箱里,妈妈没办法第一时间给宝宝喂奶,所以妈妈要自己给母乳挤出来,保证早开奶,以免后期没有母乳。
4. 注意保暖
早产宝宝的皮下脂肪少,不能稳定的维持正常的体温,容易随着室温改变体温,所以保暖和室温对早产宝宝来说很重要。
·早产宝宝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℃-26℃
·湿度保持在70%-80%
·早产宝宝体重越轻,环境温度应越接近于早产宝宝的体温
妈妈要密切留意宝宝的体温,可以用体温枪来测体温,尽量让宝宝的体温维持在36-37℃。如果体温过低或者体重低于2kg,应该放进保温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