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分娩疼痛,当看到宝宝出生的那一刻,是不是全部辛苦都化为乌有了呢?分娩后,新妈妈还要注意哪些问题?一起来看看。
卧位问题:
产后24小时内宜卧床休息、恢复体力。24小时之后尽早下床活动,促进子宫恢复及恶露的排出,预防产褥感染,还可促进肠蠕动,预防便秘,同时预防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。产后次下床活动,因为产时体能消耗大、出血等原因,动作必须慢,要求在床边坐20—30分钟无头晕,方可在家属搀扶下行走、如厕,否则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,甚至晕厥。
排尿情况:
产妇分娩后4小时内应该排尿,防止膀胱膨胀,影响子宫收缩,从而引起产后出血,尿潴留。下床时要家人搀扶,以防晕倒。如排尿困难,请及时告诉我们。
饮食问题:
顺产后1小时可适量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,如稀粥、鱼汤等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,但应注意循序渐进,从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开始,同时避免生、冷、硬、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出血情况:
产后按摩子宫,观察阴道出血量,保持外阴清洁,如果超过月经量及时告诉我们。一般产后3天,恶露为红色,量多,含有血液、血块、坏死的蜕膜,之后逐渐转为浅红色,持续约2周左右,之后是黄白色恶露,才会干净。
刀口情况:
产后应勤更换内裤,保持外阴清洁,保持床铺整洁。会阴侧切的产妇,应键侧卧位,防止恶露污染切口,引起感染。
子宫复旧情况:
产后产妇会在脐部周围触及产后子宫。正常产后子宫圆而硬,位于腹部中央。若子宫偏向一侧,应考虑是否有膀胱充盈。产后当天宫底平脐或脐下一横指,以后每天平均下降1—2cm直至产后10日下降到骨盆腔内,腹部扪不到宫底。
排便情况:
产后因卧床多、活动少、肠蠕动减慢、腹直肌及盆底肌松弛等原因容易导致便秘,若产妇三天没有大便,应多食纤维素多的食物、适量的活动及按摩腹部,以促进肠蠕动。
母乳喂养情况:
刚刚分娩后,母亲母乳量可能会较少,让新生儿及时吸吮,能够刺激乳汁的分泌。每次哺乳应让新生儿吸净乳汁,如果乳汁充足孩子吃不完,应将多余的乳汁挤出,以免乳汁淤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