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,主要通过性交传播,是性传播疾病的一种。孕妈在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其患有活动性梅毒或潜伏梅毒者,称为妊娠梅毒。
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孕妈,宝宝的存活率为一半左右,大部分宝宝会称为先天性梅毒儿。
患有梅毒的孕妈可以通过胎盘传染腹中的宝宝,引起宝宝宫内感染梅毒,一般从妊娠6周开始,梅毒螺旋体即可感染宫内的宝宝,引起流产;从妊娠16周至20周以后,梅毒螺旋体可以感染宝宝的所有器官,引起宝宝肺、肝、脾和骨骼等脏器病变,致死胎、早产或出现先天性梅毒儿。有些宝宝宫内虽未见异常,但在分娩时通过产道仍然可能与生殖道病损接触而被感染,即后天获得性产道感染。
梅毒不仅对宝宝有影响,对妈妈更会有很大影响。梅毒感染可导致孕妈在妊娠期间生殖器官充血,组织松软,因此下疳的损害较非孕期更加严重。早期梅毒患者在妊娠期,可使皮肤、黏膜损害更加泛发病可能反复发作而不愈,而且还容易出现骨关节病、骨膜炎、缺钙抽搐等。
由于体内营养物质消耗明显增加,导致体质下降,抵抗力降低,更易合并其他病毒、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。分娩后,由于梅毒感染可导致患者的子宫壁病变,使孕妈出血增加,甚至出现大出血,引起贫血,影响患者产后恢复。
为了规避以上种种不良现象,孕妈在孕前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。
在初次产前保健中均进行常规的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,一旦发现梅毒筛查呈阳性,即用梅毒正式试验再次复查,如果检查结果依然是阳性,就一定要开始规范的治疗。同时伴侣也要进行检查和治疗。
建议所有孕妈在妊娠期间至少做一次梅毒血清学筛查,对梅毒高危因素者,包括吸毒、卖淫、HIV感染、缺乏产前梅毒血清学检查,在妊娠28-32周及临产前各做一次梅毒血清学筛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