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数妈妈对手足口病都是有一定了解的。宝宝感染手足口病时,手心、脚心会起疹子,嘴里起的疹子还会导致口腔疼痛,让宝宝不愿吃饭也不愿喝水,很难照顾。
但是,手足口病还有个同源病——疱疹性咽峡炎,你知道吗?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它。
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
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是同一类病毒所致,也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,嘴里会出现疱疹,导致咽喉疼痛。但手脚或臀部不会出疹子,这也是与手足口病的区别所在。
(手足口病的患儿先是嘴里有疱疹,后发展到手、足、臀部等。)
这两种病通常都是轻微感染,但是宝宝得病后很难受,传染性也很强。
宝宝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症状有:①发烧:突发高烧38-40℃;②咽红、食欲不好;③上颚出现水疱;④因口腔溃疡疼痛致出现流口水、拒食等症状。
需要注意的是,宝宝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,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手、脚、臀部有无疱疹,以防发展成手足口病。
这些宝宝易中招,家长更需做好防范措施
1~7岁宝宝容易中招,5岁以下宝宝是高发人群,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宝宝,接触人群比较多,容易被感染。
因为幼儿园人员较多,集聚在一起生活、玩耍,相互接触,再加上学龄前儿童免疫功能还不够完善,抵御各种传染病侵袭的能力较弱,易感性高,一旦有传染病病例发生,很可能一个宝宝生病就感染半个班的孩子。
另外,不在高发年龄段的孩子,家长也要注意预防,因为患病几率低并不代表不会患病。
再有就是,宝宝之前得过疱疹性咽峡炎也不能掉以轻心,因为就算已经得过一次病,还可能会因为感染不同的病菌得再次被感染此病。要知道,肠道病毒是一类病毒的总称,其中包括很多种病毒:比如柯萨奇病毒、埃可病毒、EV71等。
虽说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(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己好了),但是这个病来势汹汹,对宝宝食欲有很大影响,所以护理起来会比较麻烦。
在这个疱疹性咽峡炎小高发的季节,怎样靠谱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呢?
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:以粪-口或呼吸道传播为主要途径,咳嗽、喷嚏的飞沫,由玩具、餐具间接传染等……
所以为了预防病毒,平时要做到这几点:
1、勤洗手,尤其是上完厕所之后一定要洗手
2、注意口腔卫生,吃熟食,喝温开水
3、少去人口密集的地区,是戴口罩出门
4、常开窗通风,给房门换换新鲜空气,不然室内空气会比雾霾更有害健康
5、平时多吃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多吃蔬菜水果,多喝水
6、活动要适量,劳逸结合,休息很重要
还有,接种疫苗是靠谱的预防方法之一。我们通常称为手足口病疫苗的EV71疫苗,也可以预防由这个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。但是这个疫苗只能预防这一种病毒,遇到别的肠道病毒就没有用了。
家长掌握护理技巧,减轻宝宝痛苦
家长做好防范措施,可减少宝宝患病几率,可是无论如何预防,有的时候宝宝就是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染上病毒,这个时候,妈妈的悉心照料和陪伴就是宝宝心灵的慰藉了。
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是自愈性疾病,通常来说,就算不用药,过个一周宝宝基本上也就痊愈了,我们照顾生这种病的宝宝,主要是控制症状的发展,让宝宝在生病期间能过得好受一些。
关于发热的护理:
注意如果体温低于38.5℃,以物理降温为主。体温高于38.5℃,而且宝宝的精神状态不佳,可以在医生建议下给孩子服用退烧药。让宝宝多喝水。
针对口腔的护理:
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。(多喝水可以冲刷咽喉表面的病毒,加快愈合的时间。)
患病期间,由于宝宝咽喉疼痛,再加上消化功能会有所减弱,食物不能太烫,应以流质、易消化为主!
虽说大部分宝宝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是比较轻的,只要能够摄入水分、体温能够得到控制、精神状态良好,就可以继续在家护理观察。
但却也会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,也可能发生脑膜炎、心肌炎等并发症。所以一旦宝宝出现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,呕吐、头痛、精神萎靡等症状,要尽快就医,切不可耽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