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疫性肾炎的疾病症状是起病缓慢,病情变化时轻时重,肾功能可逐步减退。临床上的病症状有蛋白尿、血尿、水肿、高血压,后期出现贫血、氮质血症及尿毒症。病程中可能会因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等病,诱发急性发作,类似急性肾小球肾炎,部分病人可自动缓解。
研究表示,免疫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,与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均与其潜在的病理形态有关。临床上将免疫性肾炎区分为三种类型。
免疫性肾炎普通型:临床表现主要为尿检异常,包括蛋白尿、红细胞尿、管型尿;浮肿时有时无,一般不甚重,蛋白尿为中等量(24小时尿蛋白定量<3.5克)。无肾病表现。病人可有乏力、疲劳、腰酸痛、食欲减退、面色虚黄、苍白等,此型一般进展缓慢,常持续多年。
免疫性肾炎高血压型:除一般慢性肾炎的共同表现外,突出的表现为持续性中度以上的高血压及心血管损害,常合并高血压眼底改变,严重时甚至视乳头水肿。此型肾功能恶化较快。
免疫性肾炎急性发作型:在慢性过程中,由于某种诱因出现急性发作,在短期内病情急骤恶化,尿改变加重,甚至出现肉眼血尿,临床表现也加重。这些病人经过适当处理后,病情常可缓解,但也可因此而恶化,进入尿毒症阶段。
医生表示,临床分型与病理组织分型间无相应的关系。相同的临床类型病例,其病理组织形态可不同。免疫性肾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其病理变化类型有非常密切的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