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预产期越来越近,不少准妈妈在生产前,都会产生一种害怕、恐惧心理,比如害怕疼痛、担心孩子不健康或者对未知的恐惧等等,医学上统称产前恐惧症。
什么是产前恐惧症?
所谓产前恐惧症,就是指产妇在生产之前,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会产生的诸如担心,害怕,恐惧等不良的心理症状的统称。严重的产前恐惧症不但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,对胎儿的成长也很不利。
产前恐惧症的表现:
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,每位宝妈或多或少都会有焦虑的情绪,这是正常的。分娩恐惧症则是焦虑过度,做为一种孕期疾病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。产前恐惧症的表现为:
1、害怕
在妊娠最后阶段,宝妈常表现为心理依赖性强,希望寻求保护,引起他人重视。这种反应并非娇气,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。担心分娩不顺利,害怕手术,害怕分娩时的宫缩痛,害怕分娩时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尴尬事情。
2、抑郁
表现为宝妈过度关心怀孕且对怀孕的态度消极。一般初次生产的宝妈会相当关注怀孕过程,对胎儿状况太担心,容易出现经常担心妊娠不顺利,担心胎儿发育不正常的情况,注意力集中到种种消极因素上,从而对分娩表现出消极的态度。
3、烦躁、焦虑
主要是宝妈不适应正常孕期身体变化。宝妈对怀孕后身体的一些生理变化不适应,如孕早期妊娠反应引起的呕吐不适,孕晚期行动不变、手脚水肿的不适等。这些正常的怀孕症状让宝妈使心中烦躁,易焦虑,从而对分娩有恐惧心理。
产前恐惧症对宝宝的影响:
宝妈情绪的好坏,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的健康,而且对胎儿的影响也很大。医学研究表明,宝妈在情绪好的时候,体内可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,以及酶和乙酰胆碱,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。宝妈在情绪不良的情况下,如在应激状态或焦虑状态中,会产生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,并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,使胎儿产生与母亲一样的情绪,并破坏胚胎的正常发育。大量调查资料表明,孕妇在恐惧、愤怒、烦躁、哀愁等消极精神状态中,身体的各部分机能都会发生明显变化,从而导致血液成分的改变,影响胎儿身体和大脑的正常发育。
如何应对产前恐惧症?
1、稳定孕妇情绪:宝妈产前稳定情绪很重要。宝妈平时可多听一些柔和舒畅的音乐,多看绿色植物或到一些风景优美、安静的地方坐坐,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。
2、掌握分娩知识:建议宝妈在产前多看一些关于分娩的知识,正视分娩,了解整个分娩过程后,宝妈的恐惧心理就会被科学的头脑所取代,也就不会胡思乱想,更不会被那些恶梦所困扰了。
3、适度饮食和运动:孕晚期,随着肚子一天天地大起来,宝妈的行动逐渐不便,胃口也特别地好。这个时候需要控制自己的饮食,不要吃甜食及一些高热量的食物,以免肚中的宝宝过大而影响顺利生产!此外,宝妈也不要太偷懒了,忌一直躺在床上,可以适当做一些比较轻松的运动,比如散步、做孕妇操、在室内适当走动等,这些都有助于顺利生产,减少分娩的痛。
4、让爱人陪产:在生产时有宝爸陪在旁边,那将是给宝妈心理和精神上的强有力的支持,这也是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。